C型肝炎是一種由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病原體

C型肝炎病毒簡稱為HCV,在病毒分類上屬於正鏈RNA病毒,早期被認為是造成非A非B病毒型肝炎(non-A, non-B viral hepatitis)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於1978年被發現,1989年通過基因技術首次獲得基因組序列。它是一種45奈米大的、有外殼的、單鏈核糖核酸的病毒,它屬於黃病毒科中的肝炎病毒屬。根據1994年新建立的分類系統,HCV可分成六種不同的屬型(Genotype)和30種亞型(subtype)。在歐美與日本主要是第1型為主、第二型以日本、中國居多、第三型在泰國、新加坡、與部份的印度較常見、在埃及、中東與非洲中部主要是第4型,而第5型與第6型則是南非與東南亞較常見。C型肝炎只感染人。


傳播途徑

傳播的途徑為腸胃道外傳播(parenteral transmission)而最主要傳播途徑是受污染的血液施打藥物或毒品習慣的人(如共用針頭)通常是得到C肝的高危險群,大約70%的感染者都有注射毒品的習慣。使用不乾淨的器械刺青和穿孔也是危險因素。隨著血液篩檢的進步,開發中國家現在在輸血後感染HCV的風險已經大大的下降了,另外在美國的一項統計中,捐血者的血在通過所有的血液檢查後,感染HCV的機率是103000分之一。除了血液傳染之外,HCV也可能會經由性行為與垂直傳染來傳播,在HCV感染者精液與陰道的分泌物中可以發現HCV病毒的存在,目前也有一些報告已經顯示性行為是可以傳播HCV的。不過,經由性行為感染HCV的機率是很低的。另外HCV垂直傳染(通過母親傳染給未出生的嬰兒)的機會也是很低,大約佔0%到12%左右。至今為止仍有高達40%感染者是由於不明原因而感染,所以似乎還有未知的傳染途徑存在。


分佈

估計目前全世界有1.7億攜帶病毒者或者患病者。


診斷

診斷方法是在不是由於酗酒導致的不正常的肝功能的情況下通過蛋白質轉漬法驗證針對C型肝炎病毒的抗體以及通過聚合酶鏈鎖反應驗證病毒的核糖核酸。假如只能驗證抗體而在三個月內持續不能驗證病毒,則可以確定病人曾經被感染。目前只有通過活檢的方法來確定病況(對肝髒的損壞情況)。與其它病毒性肝炎不同的是轉氨酶值無法用來判定病況。


疾病進程

急性C型肝炎

感染之後6到12個禮拜,少部份的人會產生急性C型肝炎,其中25%的人會出現一些輕微不特別的症狀,包括鬱悶、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比較獨特的症狀,例如黃疸、脂肪痢,以及血清中ALT指數的升高。剩下75%的人,基本上都沒有任何症狀的出現,另外感染HCV可能會產生急性猛爆性肝炎,但是機率是非常低的。


慢性C型肝炎

大多數感染HCV的人通常會轉變成慢性肝病,除非到了末期,慢性C型肝炎通常是沒有任何症狀的,ALT的指數也通常是正常或只有輕微的升高,不過大多數的人肝臟組織已經有異常病變。在1/4的情況下在此後20年中病人的病情逐漸惡化,導致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此外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可能性提高


肝外病變

感染了HCV之後除了會影響肝臟之外,還會引起許多組織跟器官的病變。最常見的病變是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症(essential mixed cryoglobulinemia),它會同時出現紫斑症、虛弱、關節疼痛這三種典型症狀。其他常出現的病變還有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on- Hodgkin's b-cell lymphoma)以及膜性增生性腎絲球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出現在皮膚上的病變是遲發性皮膚紫質症(porphyria cutanea tarda),其典型皮膚症狀為皮膚易脆,而且在日光曝曬部位,如臉、四肢、手背易有水泡、紅斑產生。


治療

目前(2004年)的治療方法是持續24至48周對病人混合使用PEGα干擾素和抗病毒藥利巴韋林。根據病人病毒屬型的不同治愈率在50%至80%之間。但是干擾素療法有許多副作用,尤其是對病人的心理有不良影響,病人可能產生暴躁、憂鬱和恐懼等心理。影響治愈率的因素除病毒屬型外還有病人的年齡、性別、體重、病毒載量、患病時間和已經對肝臟產生的破壞程度。


預防

至今為止沒有有效的針對C型肝炎的免疫,唯一的預防措施是防止血液接觸。目前也沒有預防性治療,不過假如病毒在被感染後半年內能夠被發現的話,一次24周長的干擾素療法可以在90%的情況下在疾病進入慢性前治愈C型肝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bear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