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腋下、手…身體冒出一顆顆小東西,到底是痣、疣還是瘜肉?何時該就診?皮膚科醫師一次說明白。

50多歲的張先生穿衣照鏡,發現脖子、腋下又冒出的一顆顆小東西,而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連老婆大人也伸出手臂,內外翻著摸著自己皮膚下面會移動的脂肪瘤顆粒,跟先生的顆顆點點比來比去,猜測半天。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何美瑾說,長在脖子、腋下,成人常見的是瘜肉,也可能是疣。如果是小孩子,長在臉、手腳等處,則多半是疣。

瘜肉通常屬於良性,不會傳染,但容易復發,誘發瘜肉生長的原因多為遺傳體質、老化、肥胖或懷孕女性,受到荷爾蒙影響,「孕期當中最明顯,」何美瑾補述。

別把病毒顆粒當成青春痘

至於,一種長在皮膚上實心的小瘤,原因是皮膚的表皮層或黏膜受到人類乳突狀病毒(種類超過100種)感染,容易透過皮膚傷口接觸傳染。

由於病毒寄生在角質細胞,皮膚表面的紋路會被打斷,「用放大鏡一看,很容易診斷出來,」三總皮膚科醫師江建平說,一般人也可以藉此看出差別。

除了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而長疣,還有一種傳染性軟疣,由痘病毒感染造成,像肚臍般中間凹陷的小瘤,如果把這種病毒顆粒當成青春痘,用手去擠,很可能造成局部擴散。

冬天穿太悶不透氣或濕熱環境都可能增加痘病毒生長機會,也易在學校、安親班等處傳染,可以想見,小孩是患病大宗。尤須當心的是,如果傳染性軟疣長在成人身上,「要懷疑可能感染到愛滋病毒,」江建平曾診治過這類案例。

至於脂肪瘤,是一種脂肪組織的增生,位於皮下組織,因為中間還隔著一層真皮層,使得脂肪瘤的皮膚紋路正常,外表光滑。多數人認知脂肪瘤多為良性瘤,不切除也沒關係,但「也有惡性的脂肪瘤,」江建平提醒。

多細心觀察脂肪瘤有沒有變化,如果突然長很大、數量變多或明顯疼痛,「最好及早就診,」何美瑾建議,也可以拿這些指標來觀察痣,如果臉上或身上出現斑點顆粒看似痣或老人斑,即使無法分辨,只要數量突然增加或顏色出現變化,變得轉深、較暗,或邊緣不均勻,甚至出現脫皮、出血等現象,最好趕緊就醫檢查。

如何區分疣、瘜肉、脂肪瘤?

【疣】

.傳染性:接觸傳染;游泳池、公車、三溫暖、學校等公共場合都可能被感染,避免共用毛巾或襪子,不要用手去接觸皮膚傷口。

.原因一: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外觀與常見位置:

1.尋常疣:最常見的一種疣,常長在手、腳、指甲周圍,外觀呈圓形突起、表面粗糙。患者多為兒童。
2.扁平疣:多發生在臉、頸、手、腿部,表面扁平光滑,有些則一點點突起,小小一顆,呈膚色或淡褐色,經常長成一排或一堆。除了兒童,也常見於壓力大的上班族。
3.足底疣:長在足底,疣的根部深入足底或腳趾內,容易因疼痛影響走路,外觀很像雞眼,表面較平,但粗糙。
4.性器疣:俗稱菜花,長在男性生殖器上或女性陰道內。外觀像一粒小椰菜花,有些呈扁平狀。

.原因二:痘病毒感染

.外觀與常見位置:傳染性軟疣;任何部位皮膚皆可發生,但兒童常見於軀幹、上臂及下肢。

.治療方式:務必治療完全,否則易復發。冷凍、電燒、刮除或雷射治療,也可用水楊酸藥水,或塗抹藥膏,可刺激抵抗力、抑制病毒生長。

【瘜肉】

.傳染性:不會傳染

.原因:遺傳體質、老化、肥胖或懷孕女性

.外觀與常見位置:脖子或腋下

.治療方式:容易復發。冷凍、手術剪除、電燒或雷射治療。

【脂肪瘤】

.傳染性:不會傳染

.原因:脂肪組織增生

.外觀與常見位置:皮膚紋路正常,外表光滑,身體各處都可能長。

.治療方式:容易再長。若懷疑為惡性要手術切除。

 

文.林芝安

 康健雜誌 14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bear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