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球每6個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面臨中風威脅,中風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不想中風後,肢體偏癱、行動困難才來懊悔,對於中風的7大危險因子,都要保持警覺!

 

時序由秋入冬,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變大,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造成中風的原因很多,其中,人體血管的健康程度,與中風的發生率有密切關係;而血管的健康,又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醫師與營養師提醒民眾,別以為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才能避免血管急遽老化,降低中風危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年度國人十大死因,除了癌症仍高居榜首外,腦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名,僅次於癌症與心臟疾病,對國人造成的生命威脅,亟需重視。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醫師尹居浩表示,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曾提相關數據指出,全球每6個人當中,就有1人在一生裡,會面臨中風的危機;而他也引用衛福部2009年統計的數字表示,臺灣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1.4%的比率,曾有過中風病史,值得注意。

血流受阻釀中風

 

55歲後中風機率呈倍數成長

所謂中風,是指腦部血管因突如其來的阻塞或破裂,導致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受到影響,使大腦部分區域功能喪失。尹居浩主任提到,中風的類型可簡單區分為2大類:

1. 缺血性腦中風

八成國人的腦中風屬於此類,是血管中的粥狀硬化斑塊增厚逐漸堵塞血管,或沾黏於斑塊上的血塊被血流沖落形成栓子,順著血管流向腦部導致血流受阻。心律不整或心臟瓣膜疾病也會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2. 出血性腦中風

二成國人的腦中風屬於此類,是血管破裂,導致血塊壓迫腦組織。

腦中風的好發族群,通常以55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為主;一旦中風後,可能造成行動、認知、語言、吞嚥等功能喪失,只有1/3患者能順利靠藥物治療與復健,恢復到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水準。尹居浩主任指出,以55歲為年齡基準來統計,可發現65歲以上長者的中風機率,是55歲的2倍;75歲以上則是55歲的4倍;85歲更拉高至8倍,呈倍數成長的趨勢。

肥胖+不良生活習慣

 

血管硬化及中風危險因子

為什麼看似柔軟且富有彈性的血管,會阻塞或破裂導致中風上身?尹居浩主任與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簡怡雯都提到,撇除家族遺傳因素,包括老化、肥胖、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易讓血管發炎、血管壁變厚、變硬,加速血管出現「粥狀硬化」,若又長期忽視血管硬化帶來的不適警訊,一旦中風,就易造成神經功能缺損。容易造成中風的因子如下,最好及早預防:

‧危險因子1►年齡增加

常發生在年紀55歲以上的中高齡民眾,年紀大的長者,受到老化與其他疾病影響,或多或少已出現血管硬化問題。

‧危險因子2►三高

高血壓是導致腦中風最危險、最關鍵的原因之一。若血壓控制不當,腦血管受不了突然上升的血壓,就可能使血管破裂,出現「出血性腦中風」;而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也會加速血管阻塞與硬化,產生栓塞及中風問題。

‧危險因子3►飲食過油過鹹

過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與動物內臟等動物性脂肪,或是炸物、冰淇淋等含反式脂肪與飽和性脂肪的食物,當過多脂肪沉積血管壁,就像水管內卡滿髒污與泥巴,易使血管出現「粥狀硬化」,提高中風危機。過鹹的飲食會增加體內的「鈉」含量,引發血管硬化並惡化高血壓。

‧危險因子4►肥胖與運動不足

除了會使新陳代謝產生障礙,也很容易併發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等「三高」問題,也會增加罹患中風的機率。

‧危險因子5►生活壓力大與作息不正常

即使是年紀輕的學生與上班族,面對課業與工作壓力,若身體長期處於高度緊張與疲憊下,加上過度熬夜等不正常生活作息,也易增加中風機率。

‧危險因子6►抽菸與過度飲酒

菸品中的尼古丁與焦油等成分,對維持血管健康不利。統計發現,吸菸與不吸菸者相比,腦中風機率高出2倍,而過度飲酒,同樣不利血管健康。建議成年男性,一天攝取紅酒不超過250cc、威士忌不超過60cc;而成年女性一天攝取紅酒不超過125cc、威士忌不超過30cc為佳。

‧危險因子7►寒冷與溫差變化大

冬天是中風的好發季節,一方面是天氣寒冷時,人的血壓容易升高;加上天冷血管易收縮,很容易因溫差變化,造成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導致中風危機。

尹居浩主任提醒,上述促使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中,只要符合2種以上,就算是中風的高危險族群。不論是哪個年齡層的人,都應在飲食、生活習慣上多注意,才能遠離中風危機。……

感謝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醫師尹居浩、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簡怡雯審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bear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