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半數的人不知道肥胖是致癌因子,也誤以為痣多會得皮膚癌。 那你呢?你的癌症觀念正確嗎?

現今人人聞癌色變,但台灣民眾對防癌、治癌觀念是否因此有更多認識?

 《康健雜誌》「2009年全民癌症IQ檢測」對全省1000多位民眾進行電話調查, 結果發現:全民癌症IQ總分不及格,只有52.2分。年紀愈輕、學歷愈高答對的比例愈高;有5大迷思,答錯比例超過一半(不及格);對癌症預防相關的問題,比癌症治療的觀念,回答錯誤的比例高。

 1.(×)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得肺癌風險,比每天抽一包菸還要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使用菸草是造成癌症單一且最重要的風險因素。」美國癌症研究院分析,大約有30%的癌症與菸草或吸菸相關,環境風險因子則僅佔癌症風險因子2%。空氣污染造成肺癌的機率遠低於抽菸。

  但每100人中高達69人(68.7%)回答「對」或「不知道」,是這次調查的最大迷思。

 「哇!」前衛生署長、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對這結果嘖嘖稱奇:「竟有這麼多人不知道點起一根菸,就等於你家旁邊有根大煙囪嗎?」並且癮君子帶來的二手菸也會提高他人罹患癌症的風險。

2.(×)抽血可以驗出癌症

 將近六成(58.8%)的人認為血液檢查可以診斷癌症,觀念錯誤。
 要用一管血液確認是否罹癌,「很困難,」
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宋詠娟說,每種癌症所分泌的物質不見得可從血液檢查出來,且數據異常也不一定就是癌症。

  例如B型肝炎恢復期或肝癌病人的血液胎兒球蛋白都可能升高,又或者有人雖已得到肝癌但胎兒蛋白是正常的。目前常見的腫瘤指標如Ca199、CEA、Ca125等,多是做為癌症病人追蹤病情的輔助性資訊。

 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表示,血液腫瘤標記狀況很容易有偽陽性(沒病驗出有病)、或偽陰性(有病檢驗卻顯示正常)的問題,一般人若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某些血液腫瘤標記異常,應配合醫師問診判斷,必要時接受影像檢查方能判定是否有問題。

 3.(○)肥胖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

 肥胖確實是引發癌症的危險因子。但每100人中有59人答錯(43.4%)或不知道(15.2%)。

 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基隆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許多民眾知道肥胖會引起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增加得到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卻不曉得肥胖與癌症息息相關,顯示預防癌症觀念仍需加強。

宋詠娟醫師解釋,身體若有過多的脂肪會影響荷爾蒙分泌,使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卵巢癌、乳癌風險增加,提高男性得到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機率。

 肥胖也會提高癌症死亡率。美國一項長期追蹤90多萬名成人健康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癌症死亡率有顯著的正相關。不論男性或女性,肥胖男性的BMI愈高,胃癌、攝護腺癌的死亡率愈高;女性的BMI愈高,會使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的死亡率愈高。

 

4.(×)很久沒有性生活,不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僅15%的人答案錯誤,是所有問題當中正確比例最高的。「顯示政府與民間單位推廣子宮頸癌防治觀念成功,」宋詠娟與王正旭兩位醫師不約而同點頭肯定。

  子宮頸癌主因是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研究指出,有性行為的婦女在一生中有七到八成機率曾感染過HPV,但多數感染HPV後會自動消失,剩下約10%的女性屬於持續感染狀況。這些婦女將來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是沒有HPV感染婦女的100倍。

  從感染病毒到演變成子宮頸癌,需要3~15年的時間,可藉由定期子宮頸抹片與婦科內診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演變成侵犯性癌。

 因此,只要曾有性行為,就有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應該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康健雜誌  記者:作者:張曉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bear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