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姐,40歲,因為眼睛酸澀、不停地流淚,到了晚上整個眼睛更會發紅,只能閉眼休息,無法做任何事情,雖然看過多家眼科皆診斷為乾眼症,也都只開立人工淚液而無其他治療,但每次人工淚液的效果都只是短暫的,所以A小姐又接受營養師的建議,攝取高劑量的葉黃素,做為視力保健的營養補充品。
剛開始服用時,的確減輕症狀,但在一段時間後,不僅效果大打折扣,更有胃酸上逆、胃嘈雜、白帶增加的症狀,也感覺近視度數加深。
四診合參後,發現A小姐有「脾胃氣虛、肝陰血虛、肝氣過旺」的情形,除了開立健脾、養血、舒肝的處方外,並建議她暫時停用葉黃素,及改變部份生活習慣。A小姐不解地問:為什麼要暫時停用葉黃素?它不是可以有效預防黃斑部退化嗎?
人到了中年以後,視力的減退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人四十陰氣自半,五十肝氣衰」,40歲之後人體內津液(包括各臟腑組織內的體液、胃液、腸液、淚液等)的合成速度與數量都比20歲時少了一半,當然眼睛就容易酸澀;又人體內「肝藏血,開竅於目」,50歲後,正常人體內肝經系統與眼睛之間的氣血供應量也相對減少,所以便容易有視力老化、退化的情形,而且「肝主筋」,調整水晶體形狀的睫狀肌,會因為得不到肝經氣血的足夠供應,無法順利調整焦距,當然更容易有視力退化的情形發生。
但是偏偏現代中年人很難不當低頭族。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的調查,台灣12歲以上的上網人數高達1700萬人,其中超過五成每天使用網路超過4小時,而醫學上的研究顯示,每天平均使用網路2小時以上,就有50%以上的機率產生3C螢幕視覺症候群。
3C螢幕視覺症候群指的是因長時間使用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等設備,造成眼睛本身出狀況,例如:疲勞、酸痛、乾澀,甚至眼睛發紅、流淚等,也會影響視覺,造成視力模糊、重影、調節困難等情形,一旦出現這種症候群,不僅影響眼睛健康(尤其對中老年人),也容易使工作出錯,降低工作品質與效率。
人體中含葉黃素最多的器官就是眼睛,尤其是在視網膜黃斑部與水晶體中,此部位如果有足量的葉黃素,便具有吸收藍光、紫外線與抗氧化能力,所以理論上補充葉黃素,可以增進視網膜和水晶體抵抗藍光、紫外線和自由基的傷害,從各種文獻資料中,也都顯示葉黃素不僅能預防黃斑部病變還可治療,同時對白內障的預防也具有相當的效果,既然如此,為什麼我要建議A小姐暫時停用呢?
葉黃素屬性微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單服、久服、多服
還是回到中醫的根本思維:體質因素以及病機病程的整體考慮;相對於大部份西醫與營養學不分體質、只計算有效率的思維,中醫還是要強調體質不同會影響療效的整體思維。
從臨床觀察來看,「葉黃素,味甘微涼,入肝經血分,兼入肺經大腸經氣分,能和調血脈,下氣,利胸膈腸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久服、多服與空腹服」。葉黃素雖然可以保護黃斑部,但是,它的屬性微涼,對脾胃較虛寒的人(可以摸自己肚臍到心窩處,如果溫度低於身體其他區塊便是,或者是大便原本就不成形,女性容易有透明帶下者),基本上就是一種溫度上負擔,再加上它能調血脈以減少動脈硬化,又下氣以寬腸胃,此兩項功能皆會使脾胃氣消耗得更快。所以,如果只依營養學觀點, 6毫克葉黃素才有效果,對A小姐這類脾胃虛寒者就容易產生「初服有效,久服反而效差,並變生他病」的窘境。
因為胃寒,所以胃酸徒增,因為脾胃氣虛下陷而帶下增加,因為脾胃清陽不能上煦眼睛,所以有假性的近視度數增加。
基於這些理由,才會建議她暫停服用葉黃素,等到她的脾胃可堪受此營養劑,再配合服用,否則就是另一種「虛不受補」。
再者,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必須透過飲食中所含的油脂,才能使葉黃素達到最好的吸收效果,所以不能空腹吃,尤其是長期吃清淡素食的患者,更不能空腹服用。
市面上還有一種葉黃素進化版的超級組合,就是「歐越莓+金盞花」的超級天然葉黃素,再加上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與鋅,號稱有更強的明目功效。
臨床上看來,中焦脾胃熱盛者(大便硬、舌苔厚)服用之,果然效果極佳,但是一些脾胃虛寒的患者服用後,脾胃不舒服的症狀更明顯,遑論明目護眼了,總之,還是那句話,不明辨體質虛實寒熱,名為養生,實為傷身。
如果能在體質的辨證下,善加運用現代營養學的精確性,那麼養生效果就極為明顯。
例如:針對中焦脾胃氣虛偏寒的患者,中醫師如果依證處方給予「益氣聰明湯」或 「理中湯」加減方,眼睛疲勞與視力改善會到了某個程度便停滯不前了,此時便有可能是視網膜與水晶體實際上缺乏葉黃素。
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補氣類中藥也沒有合成葉黃素的基原,此時若在中藥健脾胃氣的同時,攝取適當的葉黃素,那麼明目護眼的效果就會極為明顯。所以,A小姐如果能夠在脾胃健運功能正常後,再適當的攝取葉黃素,則成效立判。
皺眉,意味肝血消耗快
預防勝於治療,我告訴A小姐,養成良好的使用3C產品習慣才是護眼的根本之道,針對她的狀況,我做了以下的建議:
1.減少配戴隱形眼鏡,增加眼睛透氧量。
2.不熬夜、不喝酒、不抽菸,以減少肝陰肝血的耗損,維持「肝開竅於目」的通暢充足。
3.將電腦螢幕的距離拉遠至離眼睛50~70公分處,這種距離剛好是眼睛的「對焦休息點」,此時眼睛不需要額外的調節力,便可使影像對焦在視網膜上,使調整焦距的睫狀肌保持適當的彈性活力。
4.少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因為字體太小,眼球肌肉調節壓力大。長時間注視手機,容易皺眉,也意味著肝血消耗速度更快,進而肝風上擾清竅,產生頭暈、眩光現象。
5.依照「20—20—20原則」來使用3C螢幕產品,也就是使用3C螢幕20分鐘,就停下來望向20呎(6公尺)的遠物,並持續遠望20秒,可以有效的減輕眼睛疲勞感和預防乾眼症狀,或者是像小學生上課一樣:上45分鐘,休息15分鐘。
6.如果真的是眼睛結構已經起變化的老花、角膜受損,該配眼鏡還是得配,硬撐反而加重病情。當然,如果能及早搭配中藥及適當補充營養素,視力的退化與老化,是可以有效防治的。
- 康健雜誌186期
- 作者:楊世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