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成天埋首文件中的上班族或是每天辛勤做家事的媽媽,甚至是在公園裡運動的阿公、阿嬤,如果常感覺到下背痛,甚至可能無法走太遠的路,或是走久了大腿會酸麻痛,這有可能都是脊椎退化性側彎或滑脫,造成神經壓迫惹的禍。
好發在年輕人身上不明原因性的脊椎側彎,一般而言是沒有什麼症狀的。但是以老人家的脊椎側彎來說,可能是因為年紀大退化所造成的,或者是年輕時從事好費體力的工作,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單純性的退化所導致,尤其是年紀大的女性,會出現背痛或是骨刺壓迫到神經。例如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的話,下肢就會感覺麻痺,因而產生神經性跛行,走路走不遠,而且走一會兒就得要休息一下,才能繼續再往前走,走久了,大腿也會酸麻沒力氣,這種就是屬於老人家的退化性變化。
症狀輕微,藥物加復建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仲鼎表示,若一般下背痛的情況不是很嚴重的話,會建議患者先熱敷並注意姿勢,可以做物理治療,復健科會安排一些脊椎牽引或是熱敷。同時也可以搭配藥物治療,服用一些減輕疼痛的藥物,通常使用的是非類固醇的消炎藥或是肌肉鬆弛劑等。
但若是因為退化造成的神經壓迫的症狀,確實會對生活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至於疼痛度就更不用說,很多人會痛到吃不下、睡不著,只能吃止痛藥。如果復健治療沒有辦法得到良好的改善,病人的疼痛、跛行等依舊持續,以致造成生活品質很大的妨礙,因為走不遠,走一走就要休息,所以不敢出遠門,像一些團體的活動無法參加,也不想出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社交生活。
醫師評估手術治療必要性
在保守治療方面,若是採藥物及復健治療還是無法達到很好的改善,必要時,在經過脊椎專科醫師的仔細評估之下,確定手術確實有幫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採取手術治療。
至於手術方面,可分為前開與後開兩種方式。由於前開手術需經過胸腔、腹腰或是後腹腔,因此,手術的過程較為複雜、風險較高,所以,一般腰椎的手術方式,大部分是採經後側開刀,進行鋼釘矯正固定的方式較為普遍。吳仲鼎提醒,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存在,但若是年輕人的脊椎側彎的角度大於40度,需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年紀輕接受手術治療,恢復的效果會比較好,側彎的骨頭也比較容易扳直,恢復成正常的角度。而且,年紀輕的人骨骼的彈性相對於老年人是比較好,通常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因老化的關係,往往失去彈性而且變得比較硬,也因此可能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度。
早發現並矯正,避免惡化
由於脊椎側彎平時不痛不癢,尤其在年輕的時候,不舒服可能休息一下就好了,因此,很難及早發現。研究發現,約有8成以上的脊椎側彎,是不明原因所造成,而且女性占的比例高出男性許多。
因此,如果角度不會太大(10幾度到20度),沒有什麼不舒服,建議定期追蹤觀察,每半年進行1次X光檢查,觀察角度有沒有惡化的情形。一直到發育成熟為止,女生約16~17歲,男生則是約到18~19歲,脊椎的角度就固定了,而且不太會再有變化。
經過醫師的評估,如果脊椎側彎的角度大於25度,則有必要接受積極的治療,看是否要穿背架(可分一般型與矯正型),依病人的情況個別量製,以防脊椎側彎的情況繼續惡化。若脊椎側彎的角度大於40度,因為外觀看起來很明顯,往往為了美觀的考量,可以考慮採手術的方式來加以治療。
對於脊椎側彎的病情控制,定期追蹤是很重要的關鍵,千萬不要隨便聽信一些偏方的治療方法,民俗療法像是整脊等,恐怕花了大錢還得不到改善的效果。統計指出,年輕時就出現脊椎側彎的這類病人,老年後得到下背痛(腰酸背痛)的情況,會高出一般正常人的1倍以上。
所以,如果不想老了之後,飽嚐下背痛的苦果,只要能在早期發現、定期追蹤,年輕時就要好好鍛練背部的肌肉,並加強背部肌肉的訓練(如游泳、吊單桿、核心運動等)。因為背部肌肉強健,可以減低脊椎側彎角度惡化發生的機會。
脊椎側彎亞當氏測試
請患者往前彎腰,採曲躬90度的姿勢,患者頭要低著,臀部要抬起來。再由患者背後的位置觀察患者的背部,一旦患者的背部出現一邊高一邊低的情形,那麼就表示患者的亞當氏測試結果為陽性,即有脊椎側彎的症狀,最好趕緊至骨科掛門診,並進一步安排X光檢查,以便得知目前脊椎側彎的角度,以及規畫後續的治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