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正造成現代人聽力節節敗退的主因是都市化社會的產物──噪音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
長庚大學醫療機電所副教授余仁方表示,音量過大、暴露於噪音環境過久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目前研究普遍認為,音量超過80~85分貝以上就會造成聽力損傷,「但體質不同,有些人不到85分貝就會出現傷害,甚至有些衝擊音或爆炸音,只要一次就可能失聰。」
■聽演唱會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殿楨說,臨床最常見的仍屬「音響外傷」,很多年輕人來看診常是因為剛去聽完演唱會、參加蜂炮等音量高的活動,結果失去聽力或是必須一輩子與耳鳴共處。而易造成音響外傷的場域,如演唱會與鹽水蜂炮,分貝數都超過了130或140分貝,只要暴露一下子,聽力就受損。
■做家事
除了上述的娛樂活動外,生活中有太多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聲音,其實也都超過了85分貝,若未注意到暴露的時間,將是隱形的聽力殺手(見右表)。
舉例來說,家電產品如抽油煙機、果汁機、吸塵器等,音量都超過了85分貝,也因此國外有專家建議,在做家事如打精力湯時,戴上耳塞以保聽力安全。
一般來說,在耳朵沒有受保護的情況下,85分貝的環境下所能容忍的時間是8小時,每增加3分貝,所容忍的時間要減半,也就是88分貝只能容忍4小時、91分貝2小時,到100分貝只能容忍15分鐘。
■坐捷運聽音樂
從1980年代有隨身聽開始,只要戴上耳機,隨時隨地都能與周遭世界隔絕,得到了片刻的自我空間,但長期下來,許多統計已經顯示,年輕人聽損比例逐年上升。
「戴耳機聽音樂未必會損傷,重點在音量,」台北馬偕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一語道破。許多人戴起耳機是希望能夠隔絕外在吵雜的聲音,或是打發通勤無聊的時間,但專家們提醒,在吵雜的環境下,特別是坐捷運、公車時,環境音量可能已達到80分貝以上,為了聽得更清楚,耳機音量勢必比80分貝更高,容易飆破100分貝,每天累積下來,對耳朵的傷害不容小覷。
■長時間講電話
除了聽音樂外,電話講太久也可能傷聽力,不管是講公事或是煲電話粥,許多人習慣用單側聽電話,若不小心音量調太高,也容易引起聽力損傷。
因此法國早已立法規定手機以及個人娛樂用品出廠時,可調整的最大音量必須控制在100分貝以下,以降低長期使用的傷害。
■享受家庭劇院
余仁方也觀察,現代人很懂得享受娛樂,不管是看電影或在家中使用家庭劇院,「有時候看電影有種被聲音打到的感覺,這就代表壓力已經傳進耳朵了,對耳朵就會產生傷害。」
醫生提醒,一旦有突如其來的聽力下降、耳鳴、感覺耳朵悶悶的,建議立刻前往耳鼻喉科進行詳細的檢查並對症治療。
然而針對音響外傷所引起的聽力損傷,目前並沒有方法直接治癒。劉殿楨說,醫生多半只能給予抗氧化劑、類固醇消腫,有可能過幾天聽力就恢復了,但也有可能會留下耳鳴,甚至無法完全恢復,因此更凸顯「預防」的重要性。
除了生活習慣外,慢性疾病、老化和用藥等,也會提高聽損風險。
■慢性疾病
許多慢性疾病被證實未來聽損風險都會比正常人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肥胖、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等。
劉殿楨指出,特別像是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會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內耳血液循環不好,就容易有聽損或耳鳴的狀況發生。因此,控制好身上的慢性疾病將可避免未來聽力損傷的機率。
■老化
年齡是造成聽力衰退的一大原因,耳朵約在45歲開始慢慢退化,統計發現,65~74歲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聽損;75歲以上則兩人中就有一人有聽力困難。
■其他
許多藥物如某些抗生素、化療藥、利尿劑等可能會引起聽力損傷或失去平衡的副作用,用藥需要小心。
另外,臨床很常見的是單純因耳屎堵塞、游泳後耳屎膨脹導致聽不清楚,以及耳朵外傷導致耳膜破裂,或者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等等,讓聽力在突然間降低。
目前研究普遍認為,音量超過80~85分貝以上就會造成聽力損傷,「但體質不同,有些人不到85分貝就會出現傷害,甚至有些衝擊音或爆炸音,只要一次就可能失聰。」
■聽演唱會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殿楨說,臨床最常見的仍屬「音響外傷」,很多年輕人來看診常是因為剛去聽完演唱會、參加蜂炮等音量高的活動,結果失去聽力或是必須一輩子與耳鳴共處。而易造成音響外傷的場域,如演唱會與鹽水蜂炮,分貝數都超過了130或140分貝,只要暴露一下子,聽力就受損。
■做家事
除了上述的娛樂活動外,生活中有太多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聲音,其實也都超過了85分貝,若未注意到暴露的時間,將是隱形的聽力殺手(見右表)。
舉例來說,家電產品如抽油煙機、果汁機、吸塵器等,音量都超過了85分貝,也因此國外有專家建議,在做家事如打精力湯時,戴上耳塞以保聽力安全。
一般來說,在耳朵沒有受保護的情況下,85分貝的環境下所能容忍的時間是8小時,每增加3分貝,所容忍的時間要減半,也就是88分貝只能容忍4小時、91分貝2小時,到100分貝只能容忍15分鐘。
■坐捷運聽音樂
從1980年代有隨身聽開始,只要戴上耳機,隨時隨地都能與周遭世界隔絕,得到了片刻的自我空間,但長期下來,許多統計已經顯示,年輕人聽損比例逐年上升。
「戴耳機聽音樂未必會損傷,重點在音量,」台北馬偕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一語道破。許多人戴起耳機是希望能夠隔絕外在吵雜的聲音,或是打發通勤無聊的時間,但專家們提醒,在吵雜的環境下,特別是坐捷運、公車時,環境音量可能已達到80分貝以上,為了聽得更清楚,耳機音量勢必比80分貝更高,容易飆破100分貝,每天累積下來,對耳朵的傷害不容小覷。
■長時間講電話
除了聽音樂外,電話講太久也可能傷聽力,不管是講公事或是煲電話粥,許多人習慣用單側聽電話,若不小心音量調太高,也容易引起聽力損傷。
因此法國早已立法規定手機以及個人娛樂用品出廠時,可調整的最大音量必須控制在100分貝以下,以降低長期使用的傷害。
■享受家庭劇院
余仁方也觀察,現代人很懂得享受娛樂,不管是看電影或在家中使用家庭劇院,「有時候看電影有種被聲音打到的感覺,這就代表壓力已經傳進耳朵了,對耳朵就會產生傷害。」
醫生提醒,一旦有突如其來的聽力下降、耳鳴、感覺耳朵悶悶的,建議立刻前往耳鼻喉科進行詳細的檢查並對症治療。
然而針對音響外傷所引起的聽力損傷,目前並沒有方法直接治癒。劉殿楨說,醫生多半只能給予抗氧化劑、類固醇消腫,有可能過幾天聽力就恢復了,但也有可能會留下耳鳴,甚至無法完全恢復,因此更凸顯「預防」的重要性。
除了生活習慣外,慢性疾病、老化和用藥等,也會提高聽損風險。
■慢性疾病
許多慢性疾病被證實未來聽損風險都會比正常人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肥胖、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等。
劉殿楨指出,特別像是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會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內耳血液循環不好,就容易有聽損或耳鳴的狀況發生。因此,控制好身上的慢性疾病將可避免未來聽力損傷的機率。
■老化
年齡是造成聽力衰退的一大原因,耳朵約在45歲開始慢慢退化,統計發現,65~74歲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聽損;75歲以上則兩人中就有一人有聽力困難。
■其他
許多藥物如某些抗生素、化療藥、利尿劑等可能會引起聽力損傷或失去平衡的副作用,用藥需要小心。
另外,臨床很常見的是單純因耳屎堵塞、游泳後耳屎膨脹導致聽不清楚,以及耳朵外傷導致耳膜破裂,或者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等等,讓聽力在突然間降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