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酒,除了李白「對影成三人」的浪漫外,總是血腥負面印象居多。然而,很少人能避開飲酒場合。既然避不開,該怎麼起頭、怎麼收尾,才能減少酒精對身體的負擔?
首先必須了解酒精對於身體的作用。酒精影響的器官包括腦、肝、腎、心臟、血管、胃、神經,以及數種內分泌及調節系統。
酒精下肚後首先會對腦部產生放鬆及愉悅的作用,接下去是酒酣耳熱後開始大聲嚷嚷,然後視力逐漸模糊、反應變慢、認知功能變差、注意力不集中、步態不穩、口齒不清、失去自我節制能力(這也是會繼續喝下去的原因)。若繼續喝下去,則可能出現呆滯、精神渙散、嚴重症狀如呼吸變慢、昏迷、甚至死亡。
對於上述症狀,大部份的人在24小時內就可以恢復,少部份症狀可持續3天,這跟酒精總攝取量及個人體質有關,例如亞洲人在處理酒精的能力上並沒有西方人那麼好;常喝酒的人在酒精代謝的能力上也會比不常喝的人好。
也有研究指出顏色較深的酒(如威士忌)比較容易宿醉症狀,顏色澄清的酒(如伏特加)則比較不會。此差異可能是一種稱為congeners的成分在作用。一個大約進行了100人的研究指出,在酒精含量一樣的情況下,喝威士忌的人會比喝伏特加的人,容易出現嚴重宿醉症狀。
大部份人一小時可以代謝大約 400cc啤酒所含的酒精量,若酒精攝取的速度太快就容易造成宿醉。
至於宿醉原因,專家說可能是酒精代謝物(如乙醛、乙酸、身體脫水)所造成,包括腎臟會排水,導致身體脫水;皮膚表面血管擴張,臉部變紅;肝臟也動員起來代謝酒精,但慢慢無法兼顧調節血糖;長期容易造成肝硬化、胃出血。當然,熱量持續堆積也容易讓身體增重。
尋找解酒藥方,人類長久的追尋
尋找解酒藥方的歷史跟喝酒歷史差不多一樣久,不同國家有其慣用的偏方,簡單分成以下四類:
1‧調整作息:運動、熱水澡、睡覺。
2‧飲料:咖啡、綠茶、白開水、果汁、奶昔,甚至再喝點酒(但專家說此建議並無科學根據!)。
3‧蔬果:香蕉、蜂蜜、生雞蛋、人參、大白菜。
4‧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如 aspirin(阿斯匹靈)、tolfenamic acid(托芬那酸解熱鎮痛藥)、ibuprofen(異丁苯乙酸解熱鎮痛劑)、naproxen(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劑),以及活性炭錠、維他命B6、綜合維他命。
迄今針對解酒藥物比較嚴謹的療效評估,只有2005年《英國醫學期刊》所刊出的文章,該文章列出網路上常見預防或治療宿醉的38種方法。再進一步評估實驗設計比較佳的8個隨機臨床試驗後,並未發現可有效預防或治療宿醉的藥品。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2010年底美國科學家在老鼠試驗身上發現,咖啡因(caffeine)及抗發炎止痛劑(ketorolac)可以對抗酒精產生的頭痛。
研究也發現,酒精的代謝物乙酸(acetate)很可能才是造成宿醉頭痛的原因,並非長期以來科學家所認定的乙醛(acetaldehyde)。研究發現乙酸含量與疼痛行為有直接相關。體內乙酸含量愈大,愈會增加老鼠疼痛行為的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這是我認為目前為止可信度比較高的報告。
或許正是上述研究的啟發,2011年底美國市面上已出現一種檸檬口味、稱為Blowfish的發泡錠,剛通過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每一粒錠劑含有500mg阿斯匹靈、60mg咖啡因及制酸劑。
12歲以上、60歲以下的一般人使用方法是在喝酒後隔天上午將2粒錠劑完全溶在450cc的溫開水後飲用,之後視需要每6小時使用一次(2粒),但24小時內連續使用總量不得超過8粒。超過60歲以上者則24小時內不得超過4粒;12歲以下者禁用。由於是泡水飲用,因此也可順便補充水分。
台灣市面上有販售名稱聽起來可以解酒的產品,其成分標示為大豆、米胚牙、發酵抽取液;另一個名稱看起來會愛護肝臟的產品,則主要是維他命B群,兩者都尚未經科學研究證實會對宿醉有效果。
特別要提醒的是在喝酒後應避免使用含有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美國維吉尼亞州有一個人長期酗酒,且總是使用acetaminophen止痛藥來對付宿醉,長期使用後導致換肝。他一狀告上法院,說藥商沒事先在仿單中說明該成分對於肝臟的可能傷害,最後,法院判決藥商付出600多萬美元的賠償。
春節前後有很多場合會酒酣耳熱,事前有所準備,可免事後渾身難過,甚或危及生命。所以勸你:
●上桌前
1‧喝一湯匙橄欖油或吞3~4片奶油片(butter):上述是預防宿醉的偏方,減少酒精對於胃與血管的傷害。
2‧安排好如何返家。最好有人陪伴,以預防意外事件。
●上桌後
1‧將肚子填飽後才開始喝酒。
2‧喝酒的速度及酒精總量是酒醉與否的關鍵。喝酒速度盡量放慢,設定停損點。
3‧酒與水交替喝,沖淡酒精。用雞湯或果汁來替代水也可以。
●回家後
1‧要緩解頭痛,喝酒後4小時後可試試咖啡(不要喝已經去除咖啡因的咖啡)。
2‧要緩解頭痛,喝酒後4小時後可試試阿斯匹靈、tolfenamic acid、ibuprofen 或 naproxen。
3‧不要使用含acetaminophen成分的藥品來緩解頭痛,尤其要避免長期使用。
4‧補充水分。富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許會比白開水好。
5‧提供安靜、避光環境的充足睡眠。
6‧症狀嚴重(如意識不清或無法自理)時應有旁人照護。照顧者尤其要留意嘔吐物造成呼吸阻塞或窒息,必要時送醫。
如果前面幾項都有困難,那麼還有最後的絕招:「不喝」。跟世上許多事情一樣,不輕易起頭,就不用傷腦筋收尾。不喝是最有效且完全無副作用的解藥。
幫你重點複習
1.台灣市售宣稱的解酒產品,尚無嚴謹研究證實。
2.喝酒前胃裡要有食物,最好是脂肪。
3.一邊喝酒一邊喝水,並且慢慢來。
4.解除宿醉或頭痛,不要使用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藥,可使用阿斯匹靈、tolfenamic acid、ibuprofen、naproxen或咖啡。並多補充水分與睡眠。
作者:李權芳
圖片來源:鄭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