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被WHO列為21世紀引起人們失能及早逝的第二位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患。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262萬人,用最保守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來估計,國內至少有31萬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其中約有10萬人是重度憂鬱。
相較於一般憂鬱症,老年憂鬱症患者比較不會有罪惡感,但卻有較多身體抱怨,例如疼痛、疲倦、失眠等,也容易焦慮、恐慌、出現認知障礙,且記憶力變差,因此必須與失智症鑑別診斷。
老年憂鬱和失智初期症狀可能很像,也有可能同時出現,該如何分辨?前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創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正平指出,憂鬱症是失智症的危險誘發因子,但憂鬱造成的健忘可以治療,失智卻會逐漸惡化。
憂鬱症患者常出現不願意做事、推托的行為,或抱怨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行;但失智症患者卻是真的沒有能力做事,「他很想去做、你不讓他去做還不行!」黃正平說。
如果擔心家中長輩可能罹患老年憂鬱症,不妨用「個案健康問卷」來測量。
老年憂鬱症多是身體疾病、腦部退化引起
年輕人多因為遺傳或壓力引起憂鬱症,但老年人罹患憂鬱症的原因卻更複雜。
「很多人跟我抱怨:我爸爸不缺錢、身體健康、沒什麼壓力,我們也對他很好,他憑什麼憂鬱?」中山醫學大學校長、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許多子女不解為何爸媽會得老年憂鬱症,他強調不該只把壓力跟憂鬱畫上等號,其實很多老年憂鬱都是因為疾病、退化而引起。
身體疾病、腦部退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藥物(例如部份抗癌藥、降血壓藥物),都是老年憂鬱症的誘發因子。罹患部份癌症(肺癌、胰臟癌等)、病毒感染疾病、退化性疾病(巴金森症等),或有精神疾病史(焦慮、輕度憂鬱、失眠等)的老人,也容易得老年憂鬱症。
另外,老年人會面臨很多失落,例如青春、健康、退休、空巢、喪偶、家人朋友去世等,「接到的白帖子可能比紅帖子還多,」黃正平形容,這些失落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台大醫院一般精神醫學科主任黃宗正有一位85歲的病患郭老太太,一年多前同住的女兒意外過世,郭老太太承受不住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情緒極不穩定、吃不下睡不著,甚至有輕生念頭,家人急忙帶她就醫。黃宗正除了開藥之外,也鼓勵她多出門走走、曬曬太陽,郭老太太因此找了一份義工工作,現在憂鬱情況已改善不少。
憂鬱症不治療 失智及自殺風險大增
很多老年憂鬱症患者認為自己沒病、只是心情不太好或不愛講話而已,沒必要就醫,但精神科醫師警告,若放任憂鬱症不治療,後果相當嚴重。
第一,憂鬱症不治療可能會惡化,演變成不吃不喝、對所有事情全無興趣、長期臥床(可能因此長褥瘡),還會產生併發症、退化,最後可能演變為自殺。
而且,憂鬱症也很有可能導致失智。中年或更年期得憂鬱症,有20%的人老年會失智,如果不治療,失智機率高達80%;至於老年憂鬱症患者,也有60~70%會演變為失智。
若不治療憂鬱症,大腦海馬迴(記憶中樞)會受損變小、記性變差,「所以一定要積極治療憂鬱症!」黃正平強調。
第二,會加重原本的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如果不好好治療憂鬱症,其他的身體疾病也會變得較難控制。
第三,生活品質無法提升。治療憂鬱症可以提升主動力、生活品質與社交能力,和他人間的緊張關係就能改善。
「比起失智症、腦中風及其他疾病,憂鬱症的治療效果好很多,」黃正平呼籲,憂鬱症是可以完全康復的,千萬不要放棄治療。
老年憂鬱症易復發 最忌擅自減藥、停藥
老年憂鬱症有輕重度之分。輕度可能造成失眠、疲勞、失去活力,可用抗憂鬱劑治療,若是生理疾病引起憂鬱,仍須配合使用藥物;若是心理因素造成,則可用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或家人多關心陪伴等。
重度憂鬱可能會產生妄想、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有自殺企圖等,必須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病人有強烈自殺企圖,則考慮使用電痙攣治療,安全性高,效果也較快、較好。
一般而言,老年人服用抗憂鬱劑需要至少6~8週才能發揮藥效。根據統計,80%以上的患者在治療後都能好轉甚至完全治療。至於治療失敗的主因,最常見的就是病患服藥不規則,或者是自行減藥、停藥。
老年憂鬱症的復發機率很高,若是第一次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重度憂鬱症患者,在完全康復後,還是得持續治療半年以上,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如果憂鬱症復發一次,之後必須多追蹤一年,復發兩次就要多追蹤兩年,甚至必須靠長期服藥來控制病情。
黃正平說,無論輕度或重度憂鬱,只要服藥都會有效果,如果老年病人不願吃精神科的藥,不妨把抗憂鬱劑和其他的藥混在一起。
若老人家完全不肯就醫又該怎麼辦?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正生建議,家屬可以先找醫生商量對策,例如有的患者比較相信看了十幾年的內科醫生,或許就可以請這位醫生幫忙勸服。
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建議,家屬可以先用治療症狀為由把患者帶到門診,例如「這個醫生是看失眠的」,至於之後該如何見招拆招,精神科醫師都有豐富經驗。
她說,家屬要做的是支持與傾聽,不需要和病人講大道理(例如不要叫他想開一點或要堅強),只要讓他覺得你有在聽他講話就好,簡單回應即可。
最重要的是家屬要有同理心,不要去評斷他,同時注意自己別被他激怒。
為了預防老年憂鬱症,精神科醫師通常會建議老年人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有宗教信仰,身邊最好能有良好的支持系統,才能真正健康老化。
作者:曾慧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