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者皮膚癢疹,重者危及生命
美青臉上如果沒有那些「障礙物」,其實她的臉蛋甚是清秀,可是那些凹凸不平的痘疤,常來不及復原,青春痘又爭先恐後冒出,讓她苦惱不已,她到皮膚科看診,醫師開給她一些四環黴素的藥品,吃了幾週後,她的痘子安分不少。
結果一個月後,她臉上起了一塊塊的疹子,還去看了風濕免疫科,以為是紅斑性狼瘡,看了好多醫師,直到有一次看病,她將藥物一起帶去,才發現原來是藥物引起的過敏。
愛好運動的君偉在一次打球時不慎扭傷腳踝,醫師開了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肌肉鬆弛劑及胃藥,結果晚上吃藥2小時後,全身癢得不得了,怎麼抓癢都止不住來自體內癢的騷動,小腿腳踝也水腫,接著出現呼吸困難,家人急忙帶著他去掛急診,發現他原來會對某種NSAID過敏,還好送醫得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為何藥物也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這是很多民眾的疑問。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藥事照護中心執行長譚延輝指出,藥物不良反應可分為可預期的副作用及不可預期的過敏反應,通常副作用與藥品的劑量高低有關,而過敏反應與劑量無關。
藥物過敏症狀 可輕可重
譚延輝指出,過敏症狀可輕可重,有人幾小時後就出現症狀,但也有人遲至幾天後發生,屬於「延遲型過敏反應」,藥品發生過敏是指藥品引發體內的免疫防禦機制,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作用,當身體接觸到誘發過敏的外來物質,基於保護身體生理功能,免疫系統會有一連串的生化反應,產生免疫球蛋白抗體,它們像軍隊一樣,會將這些外來物質消滅、排除,但也因抗原抗體的反應會導致一些症狀。
譚延輝說,例如四環徽素有光敏感反應,他自己也有親身經驗,中午12點吃四環黴素,出去吃午餐回來後,在大太陽下走15分鐘回來,就出現手臂有癢癢的感覺,而且愈抓愈癢,出現血痕及條狀水腫,這時才想到書本上所講的「四環黴素有光敏感反應」,所以吃完四環黴素後不要曬太陽。
常春326期 文╱郭姿均